台达集团与上海大学机电工程与自动化学院(以下简称上大机自学院)于6月9日在上海大学伯时会堂签署合作协议,宣布共同创建联合培养基地。台达将为上大机自学院的学生提供包括电源模块、汽车电源、风电储能和数据中心电源等领域的实训机会,助力“双碳”人才培养。联合培养计划中所有的实训活动费用由台达承担,台达也将为参与联合培养计划的学生优先安排校招面试、提前发送台达录用意向。活动现场由上大机自学院院长于瀛洁与台达中国人资长廖哲彦代表双方签订深度合作协议,并共同为联合培养基地的牌匾揭幕。典礼当天还邀请台达电子(上海)大功率电源研发部设计工程经理杨文强博士现场进行专题讲座,吸引大批学生到场聆听。
上大机自学院院长于瀛洁(左)与台达中国人资长廖哲彦代表双方签订深度合作协议
于瀛洁院长表示,上海大学机自学院是国家一流学科建设主体单位,是机、电、测、控多学科交叉融合的学院,教学科研涵盖机械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仪器科学与技术、电气工程四个一级学科,建有博士后、博士、硕士、本科各级各类人才培养体系。学院现有教职工406名,在校本科生近2,200余名,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2,100余名。4个学科均进入软科全球前300,工程科学ESI全球千分之0.67。近年来,学院以上海大学作为第一牵头单位,4次获得国家奖,实现上海市科技奖一等奖8连贯,科研经费总量已连续三年超过两亿元。学院在电力电子、工业自动化、机器人与智能制造等领域有一批优秀的教学和科研团队,积累了大量创新技术,并持续开展原创性技术研究。上海大学机自学院与台达的合作历史悠久:机自学院陈伯时教授,是中国电气传动和电气自动化学科的著名学者和开拓者之一,在台达启动“中达学者计划”之初就担任该计划执行副主任;台达创办人郑崇华先生亦出资加入“陈伯时教育基金”,在机自学院设立台达-陈伯时奖学金。未来机自学院将和台达在推进产教融合、人才培养等方面开展深度合作。此次签约将成为双方合作新的契机和起点,推动校企携手、优势互补,实现平台共建、人才共育。
廖哲彦人资长表示,台达近年来积极投入电动车、智能制造、智能楼宇、信息通信、能源及微电网等高成长领域。台达每年与国内高校合作研发经费超过600万元,今年校招人数预计将增至150人左右。台达希望与上海大学密切合作,通过建立联合培养基地共同培养优质人才。台达将邀请上海大学学生参访台达研发中心,近距离认识台达;举办暑期营,以多样化的课程体系让学生们与台达的技术专家面对面;制定实习计划,让优秀的学生直接进入台达研发部门实践。通过这些活动助力学生认识行业技术前沿趋势、精进学科与专业技术能力,同时吸引有志之士加入台达。
合作双方上大机自学院领导与台达领导共同为联合培养基地揭牌
其他出席活动的嘉宾还包括上大机自学院党委副书记仇静豪、上大机自学院党委副书记杨扬、台达上海暨杭州电力电子设计中心主任章进法博士以及台达-中达电通公益事务部总监陈奕祥。嘉宾们分享了台达研发实力的现况,以及台达致力于赋能国内电力电子学科与相关专业人才的培养和台达经营雇主品牌的各项努力与成果。双方期待未来通过共建联合培养基地,共谱学术与产业发展,以及“双碳”人才培养的新篇章。
台达致力雇主品牌建设,以“在台达,永续发展你的未来”为主轴,开展一系列活动。在员工培训方面,台达为员工提供多元的学习与发展渠道,持续按照职工工资总额的1.5%足额提取教育培训经费,定期组织开展通用类及专业类培训。2022 年,培训投入金额约442 万元,开展培训约 29,576 次,培训人次达 106万人次。台达也因此获得“2022年中国典范雇主”“2022年αi优质职场卓越典范企业奖”和“2022大中华区卓越雇主”等诸多荣誉。
在电力电子及新型电力系统跨学科发展和人才培养方面,自2000年起,在台达创办人郑崇华先生和国际著名电力电子专家、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李泽元教授的共同倡导下,台达设立“台达电力电子科教发展计划” 及“中达学者计划”。陆续邀请清华大学、浙江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上海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北京交通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合肥工业大学、华北电力大学、湖南大学共12所重点大学参与,支持高校教授们开展科学研究,奖励优秀硕、博士研究生,举办电力电子新技术研讨会。截至 2022年,已资助了创新研究项目 317 个,奖励优秀科研项目 41 个,授予 33 位杰出教授“中达学者”的荣誉称号,评选奖励了 24 位“中达青年学者奖”、资助 20 位“台达访问学者”,颁发优秀研究生奖学金 1,422 人次。
台达电子(上海)大功率电源研发部设计工程经理杨文强博士进行专题技术讲座
当天另一场重要活动是由台达电子(上海)大功率电源研发部设计工程经理杨文强博士为现场学生进行《可再生能源制氢电源及微网系统》讲座。在讲座中,杨文强博士结合专业理论知识与台达实际产业经验,分析可再生能源制氢的现状与挑战,探讨可再生能源制氢电源及微网系统相关的关键技术和核心装备,并介绍国内已建成的大规模可再生能源制氢示范工程的情况。最后,杨文强博士提出可再生能源制氢技术的发展趋势,并和现场学生进行问答互动。